囊盘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请叫我民宿大人 > 第一百零一章 归圆纯一

第一百零一章 归圆纯一(1 / 1)

看着獬豸拿出的妖能机,没有任何一款会便宜的样子。郭子期不禁有些发难。

以察言观色,善会人意闻名的灵兽獬豸一下看出了郭子期的为难,开口说道:

“这位客人不用担心。本店的买卖与众不同。除了常规的全款服务,我们还提供分期,置换,等价交易,以工换物等结算方式。”

郭子期抬头温文尔雅的笑笑,说道:

“没事付全款吧。三个全要多少钱?”

有些惊异于郭子期豪爽的獬豸,不禁感叹难道是自己看走了眼,说道:

“好的客人。三款妖能机按为您介绍的前后顺序分别为灵币888两,1888两,6666两,合计9442两。

请问您是选择用灵币,冥钞还是旻币结算呢?”

听到这么大的数字一旁的健次郎默不作声的拉了拉郭子期的袖轴示意自己倾家荡产也拿不出这么多钱,谁知主公安之若泰的坐着摸摸头表示不用担心。

郭子期接着说道:

“用旻币计价如何?”

听到对面的大客户竟然选择用旻币,獬豸也不由得认真的了几分,更加恭敬的说道:

“好的客人。按照今天的实时牌价,一旻币约合灵币169两。总计为55.86两。零头就算是本店送您的见面礼,您只要支付55旻币即可。”

一旁的健次郎想着刚才主公被喇嘛和哑巴讹诈的钱都是自己支出,现在要怎么付下如此的巨款,心都要提到嗓子眼里。忍不住说道:

“主公要不咱再多转转回来再看。”

獬豸闻言脸色微变,想着这少年还真能绷得住架子,倒是这随从先露了馅,神色不由得玩味了起来。

但下一刻当他看见郭子期从怀中掏出绣有祝字的朱红纹锦鸡锦囊一下知道自己这次是彻底打了眼。

这小小的少年看来与祝鸡翁有着不斐的交情。

郭子期抖抖口袋,如小山般的旻币堆在了柜台之上。

看呆了獬豸,折服了健次郎。

一个是想着多没想到有那么多,一个是直接打破了自出生以来的金钱计数单位。

看着盯着钱堆呆若木鸡的两人,郭子期张嘴说道:

“出门在外银两带得多了些。

劳驾请您将三分之一换成低币值的灵币,三分之一换成易携带的旻钞,剩下三分之一换成炼器可用的贵金属。”

职业的素养让獬豸很快从钞能力的震慑中恢复了清明。

他点头称是。随即拿出一个透明的乾坤罩将旻币罩住,起身去了内室按郭子期的要求准备了起来。

这时趴在柜边看到津津有味的健次郎终于逮到机会发问,说道:

“主公,难道您是个伪装成人形的大妖吗?现在后天灵界货币管制您是从哪来的这么多的旻币?”

郭子期做出一副世外高人的扮相,高深莫测的说上一句

“该你懂的时候,你自然会懂。”

健次郎瞬间**的眼神让郭子期颇为满意。果然驯服手下还是得人狠话不多。

不多时獬豸捧着一个体型颇为硕大的的大红酸枝八角百宝箱回到两人的身边。

獬豸将掌心对准木盒的铁索暗输灵力,随着金色的光芒微绽百宝箱随即开启

边将财产倾倒而出的郭子期边不住的心疼。

心疼的倒不是这几十两洒洒水的开支,而是没想到旻币在真正的鬼怪界流通如此强势,汇率这么走高,当初真是信了堂皇老爷子的邪,拿旻币去当铂金换。

这店里几十旻币可以买到的法器,每一件放在人间都是有市无价的珍宝。

幸好自己留了个心眼,当初发现那老头有些功夫后家彻底研究了研究他留给自己的锦囊,却没想也是个空间法宝。将自己三分之二的银两都放置其中。剩下的三分之一则放在明面留给肖小之辈注意。

还有一个可能是,少昊与上古的东方青帝太昊是有关系的,而太昊就是被埋葬的天帝帝俊。帝俊是个奇怪的天帝,长着一颗鸟头。这又让人想起了汉代传说与西王母分掌仙界大权的东王公。这一位原始的形象也有颗鸟头。而从战国至汉,人们所供奉的最高神是东皇太一。虽然以前的公论是他与东王公没有关系。但根据最近发现的一些汉墓画像,这一观点颇有些值得商榷,其中包括海昏侯墓刚刚才发现的屏风。

少昊之下,百官之首,就是担任“历正”的凤凰。这个历正,其实就是管理历数天时的官。说得更简单点,就是编制一年日历活动的职位。就象现在年终岁末,下一年的日历已经印好了,春分在哪里,清明在哪里,闰不闰?什么时候放假?使用的人不管是皇帝还是百姓,当然是一翻就知道。而编写这些就是历正的工作。

今天这一工作看起来无足轻重,上古之世却极其重要。原因很简单,上古人对自然掌握不熟悉。一年有三百六十五天都是探索了很多年才总结出来的。在这之前,管理人民的生活是个麻烦事。比如说天热起来了,是到了夏天还是出现了气侯异常?什么时候播种、耕地?这些都要通过历法来解决。否则,在春天做了夏天的事,又或者盲目地在冬季还没结束的时候播下了种子。这样势必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甚至严重破坏一个国家的稳定。

所以历正的工作无比重要,历史上甚至有人因为它出问题而坐牢杀头。这个位子所以交给凤凰,是因为凤凰就是种知阴阳的鸟,它天下有道才会现身,皇帝无道就会归隐。所以由它来担任这一职务再好不过。

伯劳管理的夏至和冬至也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极端的两个日子,一个白天最长,一个夜晚最长。在极地地区甚至可以出现极昼和极夜的现象。据说伯劳会在夏至开始鸣叫,冬至停止。

青鸟氏,按字面意思解释就是青色的鸟。这个就有多种解释。现代日本人相信,青鸟是象喜鹊一样可爱的瑞鸟,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可按《山海经》的叙述。青鸟却是西王母座下的猛禽,拥有锋利的爪和喙。有人说,青鸟就是鸽鸬。这个答案比较忽悠,因为基本找不到有关这种鸟的记载。袁珂说,青鸟是鷃雀,也就是一种鹌鹑,聊备一说,但由于排在后面的“九鳸”中可以肯定有鷃,所以这里青鸟是鷃的可能性不大。《中国国家地理》说是黄鹂,这个说法很有意思,据说源头是李时珍,倒也言之有理。因为黄鹂在立秋前雏鸟刚长出羽毛,能够独立活动,此时它的毛羽是青灰色的。说是“青鸟”也尝不可。司启,就是掌管立春和立秋两个节气。

这下反而更混乱了。

从详述来看,很多与已知信息冲突的地方,如之前找到解释的“窃玄”,很明显是以促耕为特色的普通鸟类。与老雕不合。从这习性看,说老雕是“行鳸”还差不多。

再一次对其他资料的梳理没有发现有价值的东西,我本来已经放弃解开这一问题的希望。看来必须对鸟类熟悉到一定程度才能解开这个谜。可没想到,所有的秘密都在《中国古代动物学史》一书中得到了解决。

这本书完整列出了九鳸的古称和今称。即:春鳸秧鸡、夏鳸鹊鸲、秋扈蓝歌鸲、冬鳸小蝗莺、桑鳸蜡嘴、棘鳸北红尾鸲、行鳸星头啄木、宵鳸红尾歌鸲、老鳸三趾鹑。

应该说,这个几乎是唯一答案。但是正确答案吗?不见的。

因为它省略了中间论证的过程。而且鸲类过多。这是很让人怀疑的。

但对于基本已经清楚种属的几种鸟儿,它的态度又是严谨的,几乎挑不出错来。秧鸡是种小水禽,个头和小鸡差不多,高有四十五公分,大概和你的小腿高度差不多。

秧鸡长着暗灰色的毛,脸颊白色,嘴狭长,尾巴短,生活在水域芦苇丛中或水田边,因此农民大哥们应该比较熟悉。

春鳸的职责是分辨土质的好坏,教老百姓们开始播种,从这点上看,秧鸡的确能胜任。因为人家本来就住在田边嘛。所谓“五土”有两种解释,一种就是青红皂白黄五种颜色的土,另一种则是山林、川泽、丘陵、坟衍(水边平地)、阴隰(低洼地)等五种地理区域。无论哪一种都要因地播种,否则把小麦播在了水田里又或把水稻种上了旱地,那不就亏大了吗?

夏鳸的工作就是催着人们松土除杂草。事项相对繁琐。要求人们起早贪黑,而四喜鸟的鸣叫给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工作的人们带来了些许快话吧。

秋鳸窃蓝,也就是说这种鸟长有浅蓝色的毛羽。蓝歌鸲当然当仁不让。虽然和鹊鸲同属鹟科,但两者却分属不同的属。很明显,蓝歌鸲的色彩要比鹊鸲丰富得多,而且鸣叫声也很好听,不过个子要经鹊鸲小几乎一半,才十二公分。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鳸的职责就是催着老百姓把一年的辛劳成果收起来,再当懒汉就烂在地里了。相信大家在劳作的时候听到蓝歌鸲婉转的叫声,心头一定美滋滋的。因为蓝歌鸲虽然是候鸟,却经常被人们饲养,于是秋天也能见到它的身影。

冬鳸窃黄,当然是有着浅黄色的毛了。不过小蝗莺虽然名字的声符合这个要求,但论到体色有些勉强,因为它是橄榄色带黑花的。它还是属于鹟科,个头比蓝歌鸠稍大一点。

冬天农民的任务是盖藏。一年的辛劳入库也不是万事大吉的。老鼠和虫害,霜雪雨露无时无刻不在对粮食的安全储藏造成威胁。农人们必须利用农闲时节,对仓库展开整修,杜绝一切危害的可能。在这工作上,小蝗莺明显是不称职的。因为这时它们早已经高飞去了温暖的南方。

棘鳸窃丹,也就是浅红色的鸟,但北红尾鸲犯了和小蝗莺一样的毛病。虽然名字上很符合其特征。但它身上红色却相对较少。北红尾鸲的头是白色的,头侧、颈侧和背部深橄榄色到黑色,胸部和下半身是漂亮的橙红色。看起来倒确是象个大丹丸。

下面登场的是九扈中最正宗的桑扈窃脂,也就是常说的蜡嘴雀,所以叫这个名字,当然昌因为它那张硕大的,与身材不成比例的淡黄色弯嘴了。说起来蜡嘴走的是中性色路线,头部黑色,背羽深灰色,腹羽浅灰色,下腹橙红色,尾羽上再带一点白,完全是老年人标准配色,也就难怪它那么受上了年纪的人喜欢和饲养。

桑鳸的职位叙述是为蚕驱雀,这让很多人表示不理解。因为大家都知道蚕宝宝是养在家里面的,又怎么会有鸟雀飞进来吃它呢?其实这应该是时代造成的误会。因为蚕的本来面目就是以吃桑叶为生的一种害虫。只是在传说时代,一不小心结成的茧掉进了中华民族的老母亲嫘祖的热水杯。结果嫘祖发现这个怪东西能拉出又细又长又韧的丝,于是丝绸的历史由此开始。

红尾歌鸲也是小鸟,其实它的尾巴也不红,而是棕色,其上体是橄榄色,腹部白色。看起不太醒目。而且没有找到有关它是夜行鸟的记载。

现在是最后的老鳸了,它的工作是催促老百姓快点收麦,不要赖。

麦子是源自中东的食物,是白种人驯化的,很早就随着这些民族的脚步被带到了全世界。虽然上古的痕迹几乎已经被磨灭,但在中国的山东,人们还是发现了白种人部落的遗骨。也许他们早就与古东夷人有交集,把自己的基因融入到了华夏民族之中。

一般都认为老鳸就是鷃,它是古代鸟类中最重要的“六禽”之一。样子和鹌鹑很象,因而得名,但实际一个是鹤科,一个是鸡科,是不同的物种。背部棕红色,下体色淡,长有一身的斑点。别看长得矮,人家可是属于鹤科,学名“三趾鹑”,但现在的人对它已经不是很熟悉了。只是拿来作为药材。不过也有人认为所谓“鷃”就是“宴”,也就是负责老百姓的宴会,也算是娱乐事业管理者。而老鳸是另外的鸟。

最新小说: 成为反派得不到的黑月光 开局签到西游送太乙真人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我靠着茶里茶气嫁给了豪门大佬 从木叶开始的宇智波琴川 炮灰王妃今天洗白了吗 谍海偷天 八零好福妻 九零福运小俏媳 团宠小祖宗九百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