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 后记(1 / 1)

<>这几年有过很多反思,尤其是自剖。我几乎回忆过以往所遇到的每一个人,也反复追问过自己所做的很多事。这个过程绝对是独立思考,我的认知边界拓宽很多,价值体系也初步确立。凡人畏果,菩萨畏因,我认为世事无常,但也相信人生的某些因果律和必然性,更相信时间的馈赠。

另一点就是对人的性格、人格和心智模式的反思。每个人自有其底层代码,很多是先天的,很多是后天的,佛教的说法叫“业”,我们都沉陷在这些模式中难以自拔。自剖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意志,大多数人对这些模式是不自知的,就算自知也不容易改,就算能改也不见得能达到预期,所以我们常常在同一个地方反复跌倒,徒唤奈何。尽管年龄在成长,但心智还在留级,我们依旧重复着过去的自己。

以前外婆家有个小木箱,里面存放着很多妈妈舅舅他们当年留下来的小人书,我小时候去她家常常独自鬼使神差爬到楼上去翻看那些小人书——没有任何人指引,我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当初是怎么发现的。我沉浸在那些神奇的故事里,自动自发地临摹过一些工笔画,二十年前看过的很多东西我到今天还记忆犹新。当我一点一点往回倒时,猛然发现这才是我生命的源头,整个人瞬间豁然开朗。

十八岁的时候就想过要写本小说,后来几乎每年都起心动念,但无一成行,到我今年二十八岁时,我发现自己无法再等待,内心积压着许多东西,不吐不快。更主要的是,我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是人。

在我看来,一切人文学科的核心都是人,比如文学、艺术、历史、政治、经济等,甚至连医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这些理工科门类也是,它们的研究主体往往都是人,至少由人的意志在左右,今天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一切概念都是人类意志的直接体现。时下最热门的互联网,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它更多的是情感连接的问题,因为互联网上每个节点背后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艺术源于混搭,人或许是已知的宇宙中最奇妙最复杂也最完美的艺术品,生理、心理、感性、理性、抽象、具体、灵魂、肉体、欲念、情感、性格、心智、命运、业障、顿悟、执迷、爱恨、美丑、忏悔、救赎、细胞、基因等等,各种元素不一而足。若非如此,这个世界该多无趣啊。

小说之所以叫《落泉无声》,是因为三个主角的名字取自于杨万里的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他们分别是牛声、鲁飞泉、覃柔,其中前两者在小说中又有非常特殊的关系。虽然大家看简介像是盗墓或穿越,而且发生时间在2025年,但这实际上是一本现实主义伦理小说,主题成长+犯罪,借鉴过《天龙八部》的架构,前半部分是《血色浪漫》,后半部分是《上帝之城》。写成长是因为青春太过美好,写犯罪是因为自己内心深处也有犯罪的欲念。

我在小说中虚构了黎狮和昌桐两个城市,但它们实际上可以放到当今中国任何一个人口200万以上的城市,我所描绘的只不过是真实世界的部分缩影。当然,考虑到对现实生活的超越性和故事本身的观赏性,我又混搭了很多当下主流商业电影的基本元素和镜头语言。小说后半部分有浓烈的黑暗味道,我借鉴过《越狱》《行尸走肉》《哥谭市》等美剧和电影《教父》的语言风格。同时我还将人物搁入大历史大背景之中,比如南洋移民潮、越战、文/革、红色高棉、对越自卫反击战、改革开放、城市化等,这也符合我的生活经历和知识结构。

最开始只构思了80个人物,但写下来却至少有120个人物,毕竟人才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岛。人物设计尽量去标签化,去脸谱化。人大都具有神性、人性和兽性,人的行为背后多有动机,尤其是身处命运绞索中的那一丝人情之不得已。把好人写坏很容易,但把坏人写出善的一面,有些难度。但不论是好人恶人,我都保留善意,内心深处还是希望他们好。我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保持上帝情节和悲悯情怀。只是很多人,最后不得不死。

《天使望故乡》的作者托马斯•沃尔夫说:“一切严肃的作品说到底必然都是自传性质的,而且一个人如果想要创造出任何一件具有真实价值的东西,他便必须使用他自己生活中的素材和经历。”我这本小说也是。

去年在南京某个小巷子里看到一对开汉堡店的老夫妻,两人呈现出来的那种和谐令我印象深刻,于是我专门设计了谢老解媪两个角色,并给他们一个完美的归宿——环游世界,这是我自己对所有人的美好寄托,也是小说的某种精神符号,可以呈现出正能量。

泡沫的设计灵感源于我在东莞看到过几个感染艾滋病的小姐,身上很多烂疮,我当时心里特别难受。我给泡沫设定凄苦又真实的生活背景,最后泡沫就散了,我也不知道她去哪儿了。我专门用“泡沫涅槃”一节来为她抒情,只要她出场,就带着一种幽怨的味道,呈现出某种颓废压抑的美感,跟谢老解媪截然相反。他们都只出场过三次,跟主角有短暂交集,但都把情节往前推一大截。

在最后写到杨石头牺牲时,我眼眶突然就湿润了,至少可以把自己感动。不是因为杨石头是警察他才代表光明和正义,而是因为他就是光明和正义,我很惋惜但又不得不这么写,情节发展到那一步就无法逆转了。

我自知小说没有玄幻、武侠、灵异题材那些惊险刺激的打斗场面、升级竞赛和引人遐想的鬼魅妖魔,重点在于命运思考和人性探讨,以严谨的情节设计保证底层因果逻辑环环相扣,并通过人物的个性化语言来推动故事发展,彰显戏剧冲突。多数人物都设定过性格主调、生活经历、成长弧线,很多对白我都对人物作过大量的心理分析,而非随手乱写,在特定场合他们往往只能那么说话,而且只能说那句话。正因如此,小说本身是三十万字,而大纲也有三十万字。

艺术是压抑的产物,我把自己禁闭了几个月,生理心理都压缩到极点,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接到地气,触碰到人物内心,我自己也就变成了小说里的人物,自然而然知道该说什么,该做什么。

这是我的处女作,问题很多,欢迎大家指正。但我的创作态度是诚恳的,我是专门辞了工作来做的,前后断断续续构思了两个月,写出来又用了两个月,整个过程火花不断,一气呵成。我愿意把所剩无几的青春浪费在这件美好的事情上。<>

最新小说: 从木叶开始的宇智波琴川 炮灰王妃今天洗白了吗 成为反派得不到的黑月光 开局签到西游送太乙真人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谍海偷天 八零好福妻 我靠着茶里茶气嫁给了豪门大佬 团宠小祖宗九百岁 九零福运小俏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