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盘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混在三国 > 第6005254章.第57章 天下第一牛渚矶

第6005254章.第57章 天下第一牛渚矶(1 / 1)

刘裕这段时间忙于开垦田地、安置流民,没怎么关心自己的数据。(飨)$(cun)$(小)$(说)$(網)免费提供阅读没想到,轻舟已过万重山,不知不觉间,却多了如此多的技能,如豪侠、骑将这些在在太史慈等身上见到过,并不出奇。

第一次见到“军师”技能,第一次见到“发明家”,“水利学家”的技能。“发明家”,“水利学家”等技能,直接让刘裕的名望,从200涨到1300。只是不知道“军师”技能有何作用。

经过这段时间战争和政务锻炼,刘裕的各项能力和技能,已经大大提升,与一般的县长、县令相比,也毫不逊色。更重要的是,他还年轻,还可以提高,未来还有大把的时间提高能力,获得各项特技。

——

乘小船从舒县出发,经临湖,再到襄安,便进入了长江,便换成大船。刘裕望着从南向北的浩瀚的长江,叹道:“未想到此处开始长江如此宽广。”

陆俊:“嘿嘿,其实冬天并无现在这般宽阔,北面那一片,冬天水浅了便露出来,春天涨水后,一直到秋末枯水前,都被淹没,深时可达数米。”

“西北方向那山与河是什么?”

“那河水叫濡须河水,联通巢湖和长江,其水浅时只能通小船,深时可同书丈大船。濡须河东是濡须山,河水西乃七宝山,两山对峙,控制巢湖的出口,形势险要无比。”

刘裕暗自惊叹,古代的长江与后日大不同,夏日涨水时,宽广处可达5、60里。

又行了半日,江水突然变狭窄,只10里左右,两岸颇有丘陵连绵,尤其是东岸,一大片山地。。

陆俊:“到了”

船队逐渐停在港口,港口北面不远有一座小山突兀立于江中,高约百余米,方圆数里,山势险峻,扼据大江要冲,可谓水流湍急,地势险要,风光绮丽。小山北面更有群山,山势连绵,小山南面和东面却几乎都是平原。

刘裕一指:“陆叔父,这是哪里?”

“此山乃是牛渚矶,又名牛渚矶,突兀于江中,乃是这二百里横江最为险要之处,与西岸的历阳一起锁控长江。江西面乃是扬州州治历阳县,江东面不远处乃是丹阳郡的石城和丹阳二县。”

“牛渚矶?”

“据说其形状如牛,登上山去,方圆数十里皆入眼中。”

“真是一处险峻,陆叔父真是博学,不如看看牛渚矶?”刘裕一面拍马屁,一面脸色阴晴不定,这牛渚矶怕就是后世的采石矶了。

陆俊:“今日也晚了,去下各地方也来不及了。吾等就宿在牛渚,顺便看看周围景色。明日一早,五更出发,快马前往丹阳。”

——。

众人爬上牛渚矶,张目四望,长江西岸的历阳,牛渚矶东面山下的石城皆看得清清楚楚。牛渚矶上游江面十分宽阔,到了牛渚矶江面突然被收窄,端得是易守难攻,锁控长江。

更奇特的是,四周皆平地与河流,皆地势低洼,这牛渚矶从平地里突然拔高,背靠北面数座山峰,只要登上牛渚矶顶,数十里内南来北往的船只、房屋和大队行人皆入眼中。长江西面的军队,想要绕道牛渚矶却也不行,因为北面山峰皆陡峭难以攀登,且北面水流比南面更快,船难以靠岸。此外,牛渚矶北、东面皆为牛渚河所围,可谓是天然的护城河。

刘裕暗自思考:在冷兵器时期,牛渚矶从军事角度看十分优越:平日做预警放哨,可以发现几十里外,江对岸和南面集结的敌军,从而赢得防守准备时间;作战时居于山上,掌控全局,居高射箭,据险而守,怪不得历代守长江皆屯兵守卫采石矶。

刘裕指着牛渚周边对太史慈说:“哥哥,他日吾等若带兵守江东,当屯精兵于牛渚矶,藏重兵于牛渚矶后的石城,此外再设一水师于山下港口。”

陆俊:“裕儿说笑吧,江南久无战事,怎需要屯兵于此?”

太史慈却郑重地点头应是,拿出绢布,画了一幅小图。

陆俊看着举止奇异的二人,哑口无言。

刘韪:“伯伟,吾这两个侄孙,大异于常人。裕儿,经书只是粗通,偏偏爱好些杂学,如兵法战略,算数地理,农田水利,经商航海。太史子义呢,便于弓马,武艺过人,豪迈义气。二人与普通世家弟子颇为不同。”

陆俊:“吾也领教过裕儿的计谋和算数,子义的骑射和勇猛。二人年纪虽小,却皆非凡人。其实吾也爱好山川地理,扬州大部皆游览过,何处险要,何处富饶,皆存于心。待处理好庐江事务,便带大家游览一番江南景色。”

“以后还要多麻烦陆叔。陆叔父经学和才干俱佳,为何不仕官?”

“嗨,俊先天不足,身体不佳,便只能悠游泉林,还可多活些日子。”陆俊唏嘘不已。

刘裕见陆俊心情大坏,不由插口道:“辽东、乐浪多得是人参等药品,当为叔父取之。”

陆俊:“生死有命,俊的病乃是打娘胎带来的,又何必再耗费灵药?”

刘裕见陆俊如此坚持,也不愿意再说,只是悄悄给刘韪使各眼色,刘韪自然明白。

——

第二日一早,众人换成马匹陆俊道:“吾等先去石城和丹阳,拜访丹阳陶氏、秣陵甘氏。”

“丹阳陶氏?”

“丹阳陶氏世代官宦,官职都不甚大,现有陶谦字恭祖任职幽州刺史。秣陵甘氏曾有人担任2000石的高官,可惜人丁凋落,并无杰出人才。这陶谦的夫人,便是甘氏女。”

接待陆俊、刘裕一行的乃是陶谦二子,陶商、陶应。

这陶商与陆俊也认的,一向对政治不感兴趣,想的便是赚钱享受。陆俊说明来意,又许诺给予流民百人,江南米贱,陶商自然答应。

刘裕又拿出北方特产样品,陶应也是见过世面的,对刘裕手中的马匹、毛皮、草药眼热非常。

仔细检验货后,二陶当即表示愿意以30钱一石,卖出5000千石粮食,并表示愿意联络秣陵甘氏等周边家族,一起卖粮食给庐江,预计能得粮食2万石。双方写下契约,相约数日后在石城南面的当涂交换货物。

但2万石,之于上数万流民,即使每日二餐喝粥,也不过能坚持一月。

粮食,仍然不够。

最新小说: 炮灰王妃今天洗白了吗 团宠小祖宗九百岁 谍海偷天 九零福运小俏媳 成为反派得不到的黑月光 穿越从语文书开始 我靠着茶里茶气嫁给了豪门大佬 开局签到西游送太乙真人 八零好福妻 从木叶开始的宇智波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