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盘小说网 > 游戏竞技 > 装绅弄鬼 > 第二百零四章天神下凡

第二百零四章天神下凡(1 / 1)

刘彻的手有些颤抖。脑海中像走马灯一般忽然闪现着记忆中的那些片段。第一次封禅,当时的我和过去的秦始皇,未来的人间天子是不是一样恐惧、一样无奈、一样想要死去。不过死在我看来是那么的艰难和无力的幻想。

刘彻有些头晕,小时候的一切都走马灯似地在眼前晃动,父母的惨死……舅舅舅妈的嘴脸……其他皇子的歧视和欺辱……生活的贫乏和孤寂……还有阿娇……和自己越走越远的阿娇……一切都过去了。

寡人是人间天子,寡人富有四海,寡人要长生不死!

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孔子说,登泰山而小天下!《风俗通义》引孔子语称,‘封泰山,禅梁父,可得而数,七十有二’,指王者功成封禅,以告天地的意思。而不王而王的孔圣人,却没有留下足迹。

是的,汉武帝并非历史上第一个有据可查、狂热求仙的君王。秦始皇是第一个搞大规模求仙活动的帝王,他“使用极具征服性的强兵、峻法、严刑手段来维护大一统,之后所求无法长生不死,所以,始皇的求仙一是“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二是封禅泰山!更留有泰山登封台无字碑位于泰山玉皇顶的大门下,登封台的北边。碑色黄白,顶上覆盖,两面无字。有人说它是秦始皇泰山立无字碑!所谓泰山封禅,据《茶香室丛钞》引《史记正义》云:“泰山上筑上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日封;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神道属天,王者即封泰山以报天,则泰山有神道矣。王者既禅泰山下小山,如云云、亭亭、梁父、蒿里诸山以报地,则云云、亭亭、梁父、蒿里请山有鬼道矣。”泰山为地府的历史十分悠久。始皇帝嬴政,统一六国前二年就率群臣东封泰山,在岱顶刻石颂德而归。始皇逝世次年前,其少子胡亥即效法乃父再登泰山,并在始皇帝刻石之碑阴,又到其诏书,极力颂扬始皇创世立业之功德。这种隆重的封禅仪式的目的,就是告成于天,借泰山向天下夸耀自己的事业中文治武功的功业。但有唐以来的封禅泰山,给泰山加以至尊至贵的尊号,则有借泰山之威势而求庇佑之念意。

那么此时此刻,汉武帝在想什么?很奇怪,寡人想得到的不是长生不老之道。而是许多事情。许多只在梦中想得到的事情,梦境中,很不真实,但又好似就在眼前,一些人一些事都在眼前一一浮现,好像走马灯一样。等寡人醒来后,却又记不太清楚梦到的是什么了。不过寡人突然感觉自己有些不一样了,是的,确实不一样了。虽然说不上来,但是寡人能够感觉的出来。

人的视点越高,视野就越宽广。随着视野的转换,人们对人生也会有新的领悟。站在某个时空的高度来看,整个人类也不过地球演变过程中的匆匆过程,更何况每一具体的人和事乎。站在古罗马斗兽场的废墟上,世间的一切权势纷争,金粉豪华都化为过眼烟云,直到此时,过去的一幕一幕走马灯一般的出现在眼前,寡人长叹一声,都已经出现幻觉了啊……

不过,寡人一笑,真的放得下吗?

万古长存的唯有这残垣断壁与飘扬在空中的历史回音。置身山麓之夜,心静如春雨秋水,世间一切都可放弃,唯有长生不死才是永恒的。

寡人把目光放在前面,这无字碑据说就是秦始皇立的,具体又有两种说法,一是因秦始皇的功德之大,难以用文字形容,故无字;一是秦始皇“焚书坑儒”后无人会写上古仓颉古字了,故无字。

磨抚碑无字,回思百年物是人非。

汉武帝不觉仓皇大叫:\代之治,中原历史上第一位以人间天子身份上泰山树碑的是秦始皇。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他建立了中原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大帝国,功高盖世,他在泰山封禅,刻石树碑无愧子孙。

有人说寡人雄才大略;有人说寡人穷兵黩武。后世在讨论寡人的时候,会不会还总提到秦始皇?

毕竟纵观寡人生平所作所为,与秦始皇有太多类似的地方。只是秦二世而亡,而寡人做了54年皇帝,击退匈奴的入侵巩固中原太平盛世地位;建立完备的封建治政制度,成为两千年间中华帝国的基本范例,其文治武功使大汉朝成为亚洲大陆治政经济的轴心。这是寡人第八次登临泰山,按说是千古伟人,无量功德远胜前人。那么在寡人之后,大汉朝又走向一个什么样的命运呢?

“昔者黄帝开鬼神于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风伯扫地,雨师洒讲,虎狼在前,鬼神在后,腾蛇伏地,凤凰覆上,年夜开鬼神,做为《清角》。”那可以也许便是对早期帝王封禅泰山的念象。孔子则觉得上古封禅“不雅异姓而王可得而数者七十余人,没有得而数者万数也。”由于始皇帝的封禅进程秘而不宣,所以司马迁写史时也感慨没法详加记讲。然则初皇的封禅动机倒是十分耐人寻味的。

他封禅泰山除有根深蒂固的祭天求神的传统中,还有着三个方面:一是治政之因。秦征服天下后,六国贵族的抵拒权势其实没有平息,仍在几次经营推翻秦王朝。祖龙对六国抵拒权势的残暴弹压和沉重的经济承担和无遏制的徭役,都使得抵拒情绪日趋下涨。始皇帝敏锐地感遭到了那一点,所以封禅来夸示国力,平稳统治,加强帝国的同一四海。二是学神仙,祖龙多次派人到东海往寻求不死药,虽然他更相信泰山上住着天庭的神,到泰山封禅便可以求得长生不死,以至成为神仙。三是回归故城的潜熟悉之因。始皇帝的先祖本是东夷人,他有着回归故城的心结。

始皇帝封禅并没有使他羽化,以至也并没有在治政上帮了他几闲,他期视借封禅以实现山河永固并传之万代千秋的目标,而仅仅12年后便在大泽起义的狂涛中灰飞烟灭了。然则,他的封禅泰山时留下的无字碑却仍在供人凭吊与遐思;更初创了有正史以来人间帝王封禅泰山的先河,并使得后世有做为的天子心向泰山,把泰山视做天的象征用以评判本身的功过长短,泰山得以在必定水平上起到了遏止天子随心所欲的做用,使他们念到“天意”,而没有敢太过逆天行事。

从三代之治,周八百年,明君、昏君、暴君很有规律的从泰山内进进出出,只不过进去的时候精神抖擞,出来的时候耷拉着脑袋一副半死不活模样。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封禅!至于寡人一生南征北讨,不辞辛劳地为子孙打夯,结果又如何?寡人一手构建的大汉盛世,究竟延续了多久?寡人临终时托付的大臣是不是靠得住?寡人不遗余力地为子孙贻谋,是否得到了子孙的遵循?还有……太子、和其他英年早逝的儿子。

他们是我唯一的亲人,泉下有知,他们会不会找到我,质问寡人是为了什么才会在子孙的生命中缺席这么久,还有好多好多的话想要问寡人,哪怕死都想要知道。”寡人想到这里。眼里再次涌出汹涌的泪光。

寡人极力想避免的事情最终有没有发生?越不让寡人看,寡人越好奇。

尤其是想到当年秦始皇的故事,寡人居然感到热血沸腾。

记得第一次,庙里的神巫说什么也不敢揭开神人遮盖,跪在地上说:大王杀了我哪!大方士也极力劝阻。寡人不高兴了,索性自己上庙台,伸手去揭无字碑遮盖把他们看得目瞪口呆。

在打开遮盖前,寡人还是停顿了一下,心里念叨说:不是我存心冒犯,实在是对始皇帝一生功业心生艳羡。寡人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千生万世在眼前走马灯一般度过,但是每一生每一世都做着同一件事,担任人间天子,带领人类走向未来。很多时候,寡人渴望牺牲自己拥有的一切,只要这不断牺牲的噩梦彻底结束。

控制不了自己。

然后激动地掀开了遮盖……寡人几乎看到了突然亮起了奇异的光华。光怪陆离的玄美图案一下子充盈了寡人的视线。这些图案像宝相佛图,像极光彩虹,像一切人间至美的景物。寡人感到自己就好像在沙漠上看到海市蜃楼的旅人,心中充溢的全是五体投地的崇拜。

然而什么也没有。

一股发霉的气息扑面而来,几乎把寡人熏得跌下庙台。

始皇帝的碑文早已被风霜侵蚀得面目全非了。不,原本就是空白!“我的器量还差得远!”寡人想到这里,忽然回忆起刚才在脑海中涌现出来的图面,那无数上古名将和传奇人物的形象再次走马灯般闪现。

这不是天罚,只有一个合乎逻辑的解释:是秦始皇泰山立的本来就是无字碑。毕竟欲求名,一卷史书足矣,何用碑为?若子孙不能保家,徒与人作镇石耳。”

寡人望着丑陋的碑文,心里极度失望。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两代天命所归的帝王缘悭一面,而且……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登封泰山,中途遇雨,避于一棵大树之下,因大树神护驾有功,遂封该树为“五大夫”爵位。

我怎么连秦始皇的运气都没有?挥挥手说:还是盖上遮盖哪!美丽的幻想都是看到真面目时破灭的。“光是想起它就已经让我按耐不住了,回味以后,已经什么都说不出来了。”寡人露出回忆的姿态,“感觉至今为止的人生好像在脑海中转了一圈,那就是所谓的盖棺定论吧。”

但美丽的幻象还在!寡人在行宫里唉声叹气:我怎么觉得梦中那女人如此活生生的呢?又下了道圣旨,要各诸侯国进献美女。

哪个诸侯国做的好,就有\教:先生,这个字读什么?

从前黄帝就常巡游,所以遇到了神仙。公孙卿因此劝寡人也常出去转转,说不定就能碰上神仙。寡人欣然答应了。寡人多次外出巡游,名山大川都转遍了,结果连神仙毛都没找见一根,倒是枉死了不少人,糟蹋了很多东西。眼看预言要揭穿,公孙卿忙不迭地跑去给寡人灌迷魂汤:天下有八座名山,三座在蛮夷之地,五座在华夏,分别是:华山、首山、太室山、泰山、蓬莱山,根据神话传说,泰山位居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万物发祥之地,因此泰山神具有主生、主死的重要职能,并由此延伸出几项具体职能:新旧相代,固国安民;延年益寿,长命成仙;福禄官职,贵贱高下;生死之期,鬼魂之统。因为它掌握人们的魂魄,主掌世人生死、贵贱和官职,是万物之始成地。当年黄帝泰山封禅,然后就乘龙升天了,要不陛下您也试试?昔日,司马相如活着的时候,就说起过封禅,寡人当时就很心动。此时再经公孙卿一说,便下定决心要登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这可是大事,寡人心想:怎么也得向神仙表表功吧!于是调集了十八万人马,先到边疆耀武扬威一番,然后向泰山进发。

寡人路过上郡的桥山,看到了黄帝的坟墓,不由疑虑又起:“黄帝不是当神仙去了么,此地怎么会有他的坟呢?”就把公孙卿喊过来问。公孙卿回答说:“这是黄帝的衣冠冢。黄帝升了天,臣下们是又想念又羡慕,就把他的衣冠葬在了这里。”寡人想想也对,哪天自己升天当了神仙,群臣不也会这么干!一场杀身之祸就被他这么化解了。寡人命公孙卿乘船去蓬莱寻仙。过了半个多月,回来了,说自己在一天夜里看到一个巨人,身高数丈。本打算再走近些瞧个仔细,巨人却一下子不见了,只留下很大的脚印。寡人一听来了兴趣,亲自坐船到了蓬莱。大脚印还依稀可辨,只是怎么瞅怎么像是野兽的蹄子印。回到京师,寡人越想心里越憋屈,疑心公孙卿是在耍着自己玩,就想把他给宰了。公孙卿预先闻知,就请大将军卫青去替他求情。卫青不知道怎么说的,居然劝阻了寡人,公孙卿因此保住了自己的小命。

想当初,少翁劝寡人建甘泉宫,用来召请神仙降临。寡人欣然同意。甘泉宫方圆十九里,建有无数殿宇楼台,奇形怪状的神怪琳琅满目,或彩绘,或雕塑。宫中间还修了一座高台,台上盖着房屋,屋内供奉着各种各样的神仙,还摆满了祭祀用的各种器具。寡人听信方士之言,在长安城北建造柏梁台,高数十丈,宏伟气派。柏梁台中间有一个承露盘,全是用铜打造而成,高二十丈。支撑承露盘的柱子,七个人才能合抱,上面安装有神仙手掌,用来承接露水,据说拌上玉的碎末喝下去,可以长生不老。后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把亭榭殿宇烧成了灰烬,只有柱子还高高耸立着。天火降临,柏梁台被烧毁,寡人一赌气,下令建造建章宫。建章宫比柏梁台更雄伟壮观,计有千门万户。东面叫凤阙,高二十余丈;西面是唐中,里面有一座方圆数十里的虎园;北面挖了一个大池子,名为太液池,池中建有二十多丈的高台,还仿造了蓬莱、方丈、瀛洲、壶梁等仙山圣地;南面建有玉堂、璧门、大鸟像等。寡人驾临甘泉宫,修建了泰一神祭坛,还又围绕泰一祭坛建造了五帝祭坛,用以祭祀众神和北斗星。此后每三年冬至,寡人都会亲自来祭拜:早晨面朝东方,向着太阳作揖;晚上面朝西南,向着月亮作揖。

公孙卿进言说:“神仙无求于陛下,陛下却有求于神仙,若求神之道不宽裕,神仙是不会来的。”为了让求神之道宽裕,寡人下令全国各地扩建道路,各处的宫殿也要修缮扩建,还要在各地的名山上修建神祠。这件事持续进行了好几年,不但耗资巨大,各地官吏为逢迎寡人不惜民力,结果搞得民生凋敝,大批大批的农田变成了荒地。可是寡人不在乎,听信众方士,决心巡游天下去撞大运,希望能遇到神仙。于是带着文武百官,连同各色官吏、杂役,还有护驾的羽林卫,浩浩荡荡几万人,就这么出发了。河东郡太守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阵势,接驾的各项工作也都准备不充分,惶恐不安,结果自杀了。寡人巡游天下,一次偶尔路过陇西郡。陇西郡太守事先并没接到通知,一点准备都没有,呼啦一下子来了几万人,吃饭成了最大的问题。实在无法供应,又害怕寡人降罪,连累自己的家人,结果也自杀了。寡人北出萧关,没有碰到神仙,于是率领数万骑兵在秦中地区围猎,顺便整顿了一下边疆的军务。回京后,想起秦中地区有的地方近千里居然没有构筑要塞,也没有设置亭障,就把当地的太守及以下所有官员都处死了。寡人巡游到东海,公孙卿故弄玄虚,说是遇到了神仙。群臣也推波助澜。于是寡人就留宿下来,每天站在海边的一块儿石头上翘首远望。只可惜,一个人的眼神再好,毕竟也看不远,于是寡人又供给方士们车辆马匹,让他们四处去寻找神仙的踪迹。一时之间,寻仙的人数以千计。寡人路过泰山的东面,停下来祭祀天地、鬼神。仪式搞得特别隆重,光祭坛就宽一丈二尺,高九尺。寡人还给神仙写了一份亲笔信,刻在了玉石上,埋在祭坛下面。

汉武帝微笑,想必很多人想知道内容写的是什么?谁也不知道那是寡人和笔友西王母的机缘。

寡人又一次登泰山祭拜,那天恰好无风也无雨,众方士乘机怂恿寡人去蓬莱请神仙。寡人兴致很高,于是再次来到东海边,还想亲自乘船出海去找蓬莱仙山,谁也劝不住,最后还是东方朔让寡人打消了这个念头。此次出巡,行程共一万八千里,不知又有多少官员冤死,多少百姓流离失所。寡人听信了,可是不久之后,听信公孙卿说神仙喜欢住高楼。寡人立即命人在长安建造蜚廉观、桂观,还在甘泉宫盖了益寿观、延寿观。一切都准备停当,就让公孙卿拿着皇帝的符节,恭候神仙降临。没几天,寡人又心血来潮,于是建造通天台,还增建甘泉宫前殿,其他各处宫殿也都进行了扩建。建通天台时缺少人手,就征发了数万名狱中的囚犯。通天台特别高,人站到顶层,云雨就像被踩在脚下一样。

那是第几次封禅?寡人再一次巡游泰山,并在明堂祭祀天地。然后来到东海边,询问入海寻仙求神的结果。众方士言之凿凿,结果都是满嘴跑火车,没有一个人的话应验。寡人仍旧不死心,于是派更多的人去寻仙求神。一时之间,方士成了最热门的行业,人们见面第一句话都是:看到神仙了没有?

次年冬天,寡人亲自去南方撞大运,为了说起来好听,对外称是南巡。先在九嶷山脚下祭拜了虞舜帝,又去登天柱山,然后乘船游长江。船队首尾衔接,绵延近千里。有一条巨鱼兴风作浪,差点掀翻寡人乘坐的龙舟。寡人气得咬牙切齿,亲自弯弓搭箭,将大鱼射伤,将其捕获,然后打了牙祭。

寡人在泰山接受各郡县的户籍、财政簿册。回京途中路过常山,于是停下来祭祀天地鬼神,还把一块儿黑色玉石埋在了祭坛下面。众方士的奇谈怪论仍不绝于耳,可就是没人能把神仙拉过来让寡人瞅瞅!寡人终于厌倦了,做正事的人遭殃,做邪事的人却潇洒于世,最后的结果却是平民百姓要来为那个恶人的恶行而买单,这样的慈悲和善行真的正确吗?这是修仙的本意吗?

虽然并未下令禁绝,但已不像以前那样,只要一听某人鬼话连篇就来精神。至此,以往凭着一张大嘴巴,会变几个小术法,就能做高官、骑大马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此时此刻,汉武帝突然不可遏止的想起来一个人,东方朔。

寡人刚登基时,曾下诏征选天下有德行、有能力的人。一连串的名字,一连串的说话,就像是走马灯一样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这些人寡人都很熟悉,但是,自己现在却怀疑他们对自己的信任,也怀疑他们对自己的记忆了。唯有东方朔!

东方朔上书应聘,用了三千片竹简,两个人才勉强能扛起来,寡人读了两个多月才读完。在书中,他说自己“勇敢如孟贲,敏捷如庆忌,廉洁如鲍叔,诚信如尾生”,然后问寡人像他这样的人,够不够资格当天子的大臣?没人夸,东方朔就把自己夸得天花乱坠,浑身尽是优点,愣是找不出缺点。寡人啼笑皆非,但还是让他当了官,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公车令,负责跑跑腿儿、端个茶倒个水什么的。公车令俸禄很少,做的都是些不上台面的事,几乎很难见皇上一面。于是东方朔就拿几个养马的侏儒出气,吓唬他们说:“皇帝嫌你们几个光吃饭不干活,留着也没什么用,打算杀了你们,还不赶快去求情!”侏儒们哭着向寡人求饶,寡人把东方朔叫来当面责问。东方朔说:“我这也是没法子,就算砍我头我也要说,他们身高只有三尺,我却身高九尺,俸禄却一样。他们吃得都快撑死了,小臣我都快饿死了!”寡人听后捧腹大笑,就让他去金马门当了一个待诏。

寡人喜欢猜谜,常把物件扣在饭盆下面,让侍从猜是什么东西。没人能猜中。东方朔吹牛说:“我曾研究过《周易》,猜这个还不是小菜儿!”于是寡人就让他猜。东方朔煞有介事地卜了一卦,说:“猜是龙吧,又没有角;猜是蛇吧,又没有足,不是壁虎就是蜥蜴。”掀开饭盆一看,果然是壁虎,居然被他猜对了。听说他是星官下凡,是不是真的有神通?

东方朔侍奉在寡人身边,幽默诙谐,机智百出,常常惹得寡人笑到捧腹,因此深受寡人的宠幸。某日寡人设宴,东方朔大块朵颐,吃得满嘴流油,酒也喝得有点高了。突然尿急,就迷迷糊糊地跑到大殿里去了,还小了个便。有人据此弹劾他犯了大不敬罪,不过寡人并没有杀他,而是先把他贬为平民,后又让他去宦官署当了一个待诏。寡人有一个妹妹叫隆虑公主,临死前进献黄金千斤、钱千万,预先为儿子昭平君赎一次死罪,寡人答应了。隆虑公主死后,昭平君果然因杀人被捕入狱。寡人因先王之法,下诏把他处死了。事后念及姐姐只有一个儿子,临死前还把他托付给自己,寡人难免心怀愧疚,哭得泪流满面。身边的人也跟着一起伤感。东方朔却一脸喜气地凑过来,说:“我听说明主执政,奖赏不回避仇人,惩罚不区分骨肉。陛下今天这样做,真是天下人的福气呀!小臣特向皇上道喜,先拜上两拜!”寡人起初很恼火,后来想想说得也对,就升任他为中郎。

寡人的姑母窦太主寡居多年,后来跟一个叫董偃的美男子整天在一起厮混。寡人并不以此为意,还管董偃叫主人翁,经常带着他外出游玩。一日,寡人在宣室设宴款待窦太主,也把董偃请了来。当时东方朔持戟立在殿下,就是不让董偃进去,说他“以臣子的身份私淑公主,乱

最新小说: 网游开局获得神级天赋 有风险就对了 诸天:提前了十万年签到当魂兽 辐射的秘密 炮灰不奉陪了[快穿] 一切从纳兰嫣然开始 万人嫌阴郁受重生了 对不起,我的爱人是祖国[快穿] 惊悚旅游团[无限流] 综网的巫:从艾泽拉斯吃到山海经